霸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上林湖青瓷 [复制链接]

1#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上林湖青瓷荷叶碟、蛙赏析

?????????金童

???在我收藏的瓷器中,最使人怜爱的是上林湖青瓷荷叶碟和青蛙。每当捧起她们时,她们精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都让人赞叹不已,碧绿的湖水般清澈的釉色更是美不胜收,引人入胜,让你顿时想起唐朝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每次把玩在手,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古人的智慧和工艺,惊讶于他们是怎样把瓷器做到了这样绝美的境界呢?

????这两件瓷器就是产自上林湖越窑的青瓷。

????上林湖越窑位于慈溪市匡堰镇的上林湖畔,始于东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窑”。

????上林湖不仅是中国青瓷文化的发祥地,还是“海上陶瓷之路”的发源地。年,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有多处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烧制青瓷的历史十分悠久,从东汉晚期经两晋、隋唐直至北宋,有一千余年。五代吴越国钱氏王朝在上林湖曾设置过官监窑,专门从事生产釉色青绿、釉质莹澈的“秘色瓷”,作为宫廷用品和进贡瓷器。

????上林湖越窑在东汉至隋代前一时期瓷器比较简朴。东汉常见器物罍、

罐、壶、洗、钵、碗等,釉呈青灰、青绿或褐色。后一时期主产碗、罐、碟、鸡首壶、水盂等。因装烧采用叠放,胎骨粗厚,故器皿笨重。唐代晚期,创制和使用了匣钵,坯件装在匣钵内烧成,不再相互叠压和受烟火、灰砂的熏染,因而釉面光洁,色泽一致。瓷器胎质细腻,各种生活用瓷做成花、叶、瓜果的形式,出现了敞口碗、莲花碗、海棠式碗、荷叶形碗、盘,以及瓜形注子、粉盒、油盒、瓷塑、瓷枕和各式水盂等,器形新颖活泼,轻盈可爱。这一时期的瓷器釉层均匀,色泽淡稚。唐代“茶圣”陆羽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把越窑青瓷的釉色比类冰似玉。到了晚唐五代时期,越窑“秘色瓷”釉面晶莹润泽,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唐代诗人陆龟蒙咏《秘色越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诗句中说的正是唐代晚期越窑创烧的秘色瓷。这一时期的瓷器代表了薄釉青瓷的最高水平,是制瓷技术上的巨大突破,同时也成了唐朝皇亲国戚的专用瓷器。对此,当时的文人雅士也都不吝赞美。如顾况有“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孟郊有“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施肩吾有“越碗初盛蜀茗新”;许浑有“越瓯秋水澄”;郑谷有“茶新换越瓯”;他们都称赞上林湖青瓷如碧玉般晶莹温润,嫩荷般翠嫩碧绿,青山叠翠般赏心悦目等等。

????越窑的兴盛持续至北宋初期,北宋中晚期走向衰落。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两个世纪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中均居领先地位。越窑青瓷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日常生活用具和数度进贡皇室的珍品,而且还远销亚洲、非洲的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越窑的生产工艺对我国南北方众多窑场和朝鲜半岛、日本的青瓷生产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南宋开始,越窑便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上林湖窑火虽然渐渐熄灭了,但是它所引领的青风雅韵延续了下来,并影响了中国瓷器的发展。

????而今,上林湖青瓷已经成为珍贵的收藏品,存放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他们将永远流传后世。上林湖青瓷作为一种文化更将永远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