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博物馆、上林湖越窑博物馆主办,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协办的《发现越窑——上林湖越窑青瓷展》今天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将展至01年9月日。
越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在浙江慈溪、余姚、上虞、绍兴一带,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越州窑”,简称“越窑”(图一)。越窑青瓷是古代中国青瓷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成熟瓷器的源头,也是世界古代陶瓷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商周时期浙东德清地区的原始青瓷,到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一带的烧成,再到唐末五代越窑青瓷烧造中心转移至慈溪上林湖地区。至此,青瓷制作技术发展至顶峰,不仅成功烧制出“秘色瓷”,产品也远销海外,成为中国陶瓷烧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因此有“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之说。一、青瓷之源越窑的渊源可上溯至夏商周时期古越地原始青瓷的生产。考古资料显示,早至夏代,以德清为中心的浙江东苕溪流域就开始生产原始青瓷。东汉中晚期,以浙江上虞小仙坛、帐子山、大园坪为代表的窑场成功烧造出在工艺上达到现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浙江地区制瓷业中心开始由浙北部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向以上虞为中心的曹娥江中游地区转移。唐宋时期,越窑制瓷业中心由以上虞为中心的曹娥江中游地区转移到以上林湖为中心的慈溪地区。唐代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受社会饮茶习俗的推动和外销的刺激,越窑生产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窑址数量大增,产品质量提高。北宋中后期,越窑逐渐走向衰落。
图一越窑及浙江主要青瓷窑口分布图二、千峰翠色“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让越窑秘色瓷成为千古之谜;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现的14件秘色瓷器,为这千年之争揭开了谜底;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瓷质匣钵,揭开了秘色瓷烧造技术的面纱。
(一)秘色越器“秘色”一词来源于民间热衷茶事、喜爱越窑茶具的文人雅士。“秘色”有说指“神秘的颜色”,亦有说指“用于贡奉的品类”。千百年来,人们对“秘色瓷”究竟何样,众说纷纭。直到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被其内衣物帐记为“瓷秘色”的1件青瓷,才使人们能将秘色瓷与实物对应,并一睹秘色瓷的真容。
晚唐五代时期的绝大多数秘色瓷器可能是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图二)的产品(图三、四),它创造性地使用了瓷质匣钵,使得秘色瓷在受热膨胀、冷却收缩时与匣钵保持一致。同时,使用釉涂封匣钵的接口,使匣钵内的空气在熔融状态下排出,冷却时接口处的釉凝结,保证匣钵内的瓷器始终处于还原气氛中,从而烧出青绿秘色。
图二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航拍图图三晚唐秘色瓷器盖慈溪上林湖后司岙遗址出土图四晚唐秘色瓷枕慈溪上林湖后司岙遗址出土(二)贡诸吾君唐代,越窑青瓷已经作为州府的“土贡”献给皇室,并在上林湖窑场特设“贡窑”烧造。五代吴越王朝为保*权稳固,更是将越窑青瓷作为特产贡献给北方朝廷。北宋中期,越窑窑工烧制“官样”瓷器纳贡。南宋初年,已走向衰落的越窑受命烧造供奉皇家的“明堂祭器”。唐宋越窑几乎未间断地烧造供奉皇室、贵族的青瓷精品。
三、风雅瓷事相较于陶器、漆器而言,越窑青瓷坚固耐用、清洁美观,兼顾实用与审美需求。
越窑以茶具(图五)盛名于时,茶圣陆羽称誉越窑为“六窑”之冠。“越碗初盛蜀茗新”“越瓯犀液发茶香”“茶新换越瓯”都是唐代诗人对越窑茶具的赞美。在饮茶之风盛行的唐代,苍碧莹润的越窑青瓷茶具为唐人饮茶增添了无尽的高雅情趣。
图五五代青瓷花口盘慈溪博物馆藏文人是中国古代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取士制度引导着天下读书人追求“蟾宫折桂”“鱼跃龙门”。越窑青瓷中数量众多的砚台、砚滴等文房用具和埙、权等雅玩,独具文人文化特色。
越窑青瓷盒(图六)是唐宋时期常见的生活器具,多为盛装女性化妆用品的油盒、粉盒、黛盒等,以圆形为主,由身、盖两部分组成,有些盖面上刻印精美的纹样。
图六北宋越窑青瓷莲瓣纹粉盒慈溪博物馆藏丧葬习俗凝聚着古人的思想和信仰。古代灵魂不灭的观念促使厚葬之风绵延数千年,墓葬中食物、居室、器具、奴仆……一应俱全。古越先民因地制宜地采用瓷质模型明器(图七)寄托生者对死者的祝福,越窑青瓷五联罐、墓志罐便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丧葬用具。
图七东汉青釉五联罐慈溪博物馆藏四、陶瓷之路早在晋代,越窑青瓷就已开始流布海外。唐代,越窑与长沙窑、邢窑、定窑一起,掀起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由此而形成的“海上陶瓷之路”成为沟通亚、非等洲文化交流的桥梁。与此同时,青瓷制作技术,也随着瓷器的外销,向外传播。
(一)技术外传越窑制瓷技术在海外的传播地主要是朝鲜半岛。约在10世纪前半叶,越窑青瓷的制瓷工艺技术直接传播并全盘移植到了今韩国的全罗道康津与全罗北道扶安等地,朝鲜半岛烧制出了“制作工巧,色泽尤佳”的“翡色”高丽青瓷,还发展成为青瓷输出地。
(二)瓷器外销越窑青瓷(图八)远销海外,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的开拓者。从黑石号、印坦沉船、井里汶沉船等出土越窑瓷器的比例来看:9世纪前半叶越窑瓷器的外销还十分有限,最重要的外销瓷器是长沙窑瓷器和广东产青瓷。至迟到10世纪中叶,长沙窑就已完全退出了外销瓷器的行列,而以越窑瓷器和广东产青瓷为主。到了10世纪后半叶,越窑瓷器一跃成为陶瓷外销最主要的产品,是当时中国向海外输出量最大的一类瓷器。
图八北宋青瓷莲瓣纹罐慈溪博物馆藏结语随着南宋朝廷最后一批“明堂祭器”和日用瓷的烧成,越窑完成了它的使命。炉火渐冷,窑烟散尽,享有千年盛名的越窑青瓷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所承载的中国人特有的淡雅、内敛的民族气质,所蕴含的独特的青瓷文化、技术文明却影响深远,宛如一曲古典乐章,余韵悠长。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喜马拉雅”展览导赏普语、粤语(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