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哲哥哥
吃过中饭,曾阿牛老师就提议要去天圫仑。天圫仑和周部长的家品端村不远,曾阿牛老师还从未去过。中午时分,秋老虎发起了虎威,毫不留情面的施展它的热度。我们一行人,三个车。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开始出发了。
第一个车上的司机武卫是个急先锋,第二个车的司机是毛婷的闺蜜,周部长坐我的车跟在屁股后面,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在石塘塅上山。因为车上有空调,所以车窗外面的知了使劲的呐喊,以及太阳的烤哂一时半分不能奈何我们。一股烟似的在大树大冲直抵天心。
天圫仑有颗古树,有多年的年龄,是树中的老祖宗。这是一棵古树,属于国家保护的古树名木。在天心之中,它如一把大伞遮住了半个天空。
天空没有云朵,偶然飘来的风也没能带来半丝凉意。桐姐姐的脸被太阳烤得通红,一见到古树,大家便欢雀起来。各自臭美地挨着古树要拍照。
树已经不知经历过多少朝代,它的年轮刻画了许多层春秋。天心里的人在晌午时分也静静地睡去。山谷中没有声音,但被我们这群冒失的人打破了宁静。
古树参天,树边有塘。塘中长满菱角。花绿的叶片如鱼鳞般铺在水塘里。所以看似平静的水面,仿佛能听到菱角生长的声音。
其实对于菱角这种植物,我也只吃过它的果,那是长在水中的硬壳里包裹的白肉。但是真正看到长在水中的菱角却是第一次见。如果不是曾老师眼兴,他见多识广,我们还和这些菱角是见面不相识。
桐姐姐心血来潮,脱掉她的鞋子。也不管这水中的水到底有多深,她要到水塘里面采了几颗菱角。也不知道水塘里的水冰不冰?曾老师却十分小心,拉着桐姐姐的手,生怕她掉到水中。然而除了采到一把藤外,一无所获。
可能桐姐姐想在水塘里找到天圫仑的秋,但是秋却在她手中悄悄地溜走了。满池的秋水,在阳光下藏在菱角的叶片里,变成了秋的诗,纵有万般的热浪,天圫仑里,有一棵树的庇佑,秋也变得温柔起来。
因为有共同的爱好,我们一群人都像没有长大的小孩,所以连去一趟天圫仑都是如此欢天喜地。围着大树合影,让大树见证我们内心的喜悦,也想叫大树把我们拥抱入怀,尝一尝这秋味。
早秋来了,在天心里。太阳透过榆树的叶缝,拥挤地撒在地上。秋天的味道,风轻无雨,热浪袭来,内心却有凉意。不经意间的一丝风,可能充满了热情,伴着蝉声,奏成的曲子,回荡在树上的叶上,扇成滴滴嗒嗒的声音,天圫仑的早秋热闹起来了!
告别大树,武卫提出去看山中的麻拐石。
麻拐石在大山深处,没有合适的路可以让我们近距离触摸。我们只能靠远观,武卫告诉我们有一条近路,可以近距离的去看一下麻拐石。
穿过有一个人高的蒿草丛,摸索着前行。
麻拐,这是双峰人对于青蛙的别称。因为这个石头长得很像青蛙,所以大家都叫麻拐石。
悄悄的问同行的周部长,这个石头有没有传说和故事?
百事通的周部长除了与曾国藩有些联系外,其他的居然也不知道,这让我们不免有点遗憾。
越往前走,路越难走。走到大路的尽头,没有前行的路。我们要看麻拐石成了难题。
武卫,周部长,曾老师不畏荆棘塞途,躲过灌木丛,不见石头不回头。
胆怯的我们只能在原地等他们。
幸亏曾老师拍的照片,让我们也近距离地看了麻拐石的样貌。
远看麻拐石,觉得石头也不见为奇。但是真正近距离地摸着石头,似乎人都变得渺少起来!
石头立在树丛中,如成一个孤独的将军,又像一面旗帜在天圫仑上在做一个坚守的战士。
我们是没有这个缘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曾老师发了个照片。他们是勇士,摸过这个石头,只有他们才配和天圫仑谈秋的样子。
返回天圫仑,在天心的山顶,我们分道扬镳。天空的热气又多了一层力度,在这热气冲天的中午爬山,也许只有我们有这个“雅兴”。
不过,有树,有石,有绿枝丛林,天圫仑的秋早已到了。
阿哲哥哥:本名何卫强。双峰杏子铺人,兽医师。对于文字,喜欢而已。.
《湘土情韵》欢迎投稿,主编"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