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道德经从容论生死,谈笑话人生,快乐度
TUhjnbcbe - 2021/12/7 19:22:00

人类其实一直执着地悄悄在做着一个梦——长生不老。人不想死,恋世,反过来证明人间美好,生活美好,生命美好。人们陷于水生火热之中无法生存,才被迫轻视生命。日月代序,寒暑往来,人有生死,木有春秋,以情视之,悲欣交胜,以道视之,恒在无更。方人拘于所欲,系于所求,营营一世,碌碌终身,刑于死生,役于喜怒,弊于达道,不得逍遥。若夫遗身见道,化同六气,随生随灭,与天同德,则知向之所求,如燕雀食于网罟,鱼鳖斗于竭泽,蜗角功名,蝇头利益,如甘囚狱,自取刑罚。生死有道,人世如川,往者来者,日夜无息,视之以万物,则须臾过隙而逝,视之以一体,则无尽无竭之藏,其中彭殇寿夭,如蒲柳方松柏,朝菌方冥灵,享于世异,享于道也同,各具生灭,为有待者,何有乎逍遥?

然则人生有情,虽圣不免,以明制之,应物无累,如是可矣。必绝性而后圣,矫情而后道,是心首相攻,掌臂相搏,弗能为也。故好生恶死,性情也,无患乎生,无惧乎死,道术也。圣人养生以足死,尽生以待死,故生而无累,死而无憾。老庄识人之弊,论以启之,无惑于有,何必言无?故知一生死齐彭殇之论,未尽于道也。

面对人生生死这个问题我们先欣赏两句古诗,大概有所感悟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好像怕人识破借问月而泄出的愤慨,刚刚把心灵深处的真实感情略加发泄,便立刻用理智把他辩倒。虽然没有说自己心中的不满是不应该的,但却明明地表示:月的残缺,人的悲离都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知道是难全,为什么还发出“何事长向别时圆”的疑问?一个失意的人,孤零零的冷冷清清的在异乡暗度良宵佳节,其寂寞的感情想用理智来克服,总是有些勉强的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又暗喻美好之全。感情必须用感情来战胜,把感情付诸理智来判断,不是暂时的自我安慰,就是长远的预后不良。为了不让佳节的离愁来窒息人,诗人于是把揪心的寂寞寄托在愿望上。愿望是美好而热烈的。但人真能长久吗?千里他乡的明月真能光辉灿烂吗?希望这样,但愿如此。而真诚热烈的希望,往往是战胜不行,走向光明的第一个起点。

这段写骨肉离情的文章,体现出全和缺的观念。既没有走向“不完全宁愿无”的绝境,也避开了“抱残守缺”的死胡同。从“转朱阁”到“共婵娟”,由恨不全,而承认难全,由承认难全,而把全寄托在愿望上。诗情螺旋式的发展着-既不一味的怀恨,也不一味的悲观。

诗人借中秋明月抒发出来的矛盾精神,借骨肉离情体现出来的全缺观念,是互为表里的。全是理想境界的现象。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可贵的是在诗情起伏过程中,诗人是中能以高昂旺盛的乐观主义来对待残缺的现实,并坚持完美的理想。一轮光辉灿烂的明月,从篇始照到篇终,从现实生活照到理想世界。作者虽有犹豫,并无悲哀;虽有怨恨,并无颓唐;虽然没有良宵佳节的欢乐,但对未来生活也还没有失掉

情人的关系大概是后人自己演化出来的.表达了两情相悦的人因种种因素却不能在一起的痛苦和无奈.只是希望终有一天可以朝朝暮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生死,乃人生头等大事。我们再看看老子在他仅有的五千多言、八十一章的著述《道德经》中,有五章谈到了生死这件事。

一、从容论生死

人都想寿长,想长寿自然就怕死。

从秦始皇命徐福找长生不老药,到今天克隆技术诞生,人类其实一直执着地悄悄在做着一个梦——长生不老。从这个角度讲,人想长寿、怕死,无可非议,此乃人之本性。食色为何?食为生,色为乐,活着并快乐而已。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不想死,恋世,反过来证明人间美好,生活美好,生命美好。试想,若是人间满世界魑魅魍魉、暗无天日,民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命无欲无念、无情无趣、无欢无乐,我想这种人间就无可爱恋,这种日子也无可眷念,这种生命也无可珍惜。人间却恰恰相反,人类社会越来越文明,人类生活越来越美好,人们更想长寿不老。自古至今,轻生的人都被视作反常,老子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道德经》第七十五章)。统治者奉养太过奢侈淫逸,致民众不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人们陷于水生火热之中无法生存,才被迫轻视生命。

但是,人总是要死的。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常言“人过七十古来稀”。尽管《史记》记载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他还是死了。但人的寿命有长短之分,有些人活着如同行尸走肉,有些人却死而不亡。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能够识别人的,只能算是聪慧;能够识自己本性的,才算清明。能够战胜别人的,只可算有力;能够战胜自我的,才称得上坚强。能知足淡泊钱财的,可算是富有;能领悟道而身体力行的,便可算是有志向。以道为本坚守不失的,便可长久;身虽死但精神不朽的,就是长寿。

人生下来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在走向死亡。人活着衣、食、住、行、生、老、病、痛,这已不容易,再要不死长寿就更难。老子对这有精辟阐述。他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道德经》第五十章)出世叫生,入地为死。人出生后,能自然长寿的机运,占十分之三;短命夭折的机运,占十分之三;本来活得很好,妄动而走上死路的机运,也占十分之三。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求生欲望太过迫切,生活太过丰厚。曾经听说有善于养生爱护生命的,在深山里行走,不会遇到犀牛老虎的攻击,在军队中打仗,也不曾遭到兵刃的杀伤。犀牛虽凶,对他用不上它的角;老虎虽猛,对他也用不上它的爪;兵器虽锋利,对他也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善于养生的人,根本就不进入那种致死的境地。

每一个人如何把握这些十分之三,故有其客观原因,或天灾,或人祸,或疾病,但常态下,与自身的保养、处世、为人有直接的关系。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专门作了论述。他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身外的名声与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更亲切?生命与财物比起来,哪一个更重要?占有名利与丧失生命,哪一个更有害?所以爱名声过度,损失一定就很多;储藏财物太多,失去的也一定很重;只有知足,才不会受到困辱;只有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陷入危险。这样,身体才可以久安,生命才可以长存。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天地是恒久而无穷的,天地之所以恒久无穷,是因为它们生长万物,不是为了自身,而是道服务于万物。因此,圣人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最后,结果反而占先;把自己的利益置之身外,自己反得保全。这不正是因为他们不自私的关系吗?结果反而成全了自己。

上古人类吃生食,燧人氏发明了用火,使人们开始吃熟食;有巢氏发明了房屋,使人们免于住潮湿的洞穴;伏羲氏发明了畜牧业,使人们懂得了驯养家畜;神农氏发明了种植,使人们从事农耕种植。他们都连名字都没留下,但他们造福人类的业绩却在千年万代的后人中传颂,永远留在人间。这就是死而不亡。

只要把自己的智慧和精神奉献给了人类,改变了历史,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精神就不朽,像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老子、孔子、孟子、孙武、屈原、李白、蔡伦、毕升、张衡乃至秦始皇、李世民、成吉思汗、康熙、乾隆、曹雪芹等等等等,这些难以一一细数的圣人、明君、发明者、文豪可以说都是死而不亡之人。秦始皇虽然没找到长生不老药,而且他只活了五十岁,但他结束了列国混战,统一了中国,强行修筑了万里长城,他反成为不朽,名垂史册,万古千秋,人们永远记着他,只怕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会如此长寿永生。

我们的大众故然不是圣人,也不可能都能创造不朽业绩名垂青史,但为人在世一生,能明析“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其中道理,我想自己的生命会更有意义。

二、谈笑话人生

儒、道是中华文化的两大主要脉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思想体系的四步曲,是其思想的精髓;老子的思想体系除了研究人生、*治之外,更深入地探讨了宇宙的各种问题,应该说老子的思想比儒、墨、法各家思想更幽深,境界更高远。今天读《老子》,单他那淡泊名利,无私无欲,抱朴守真,平淡人生的胸怀和境界,就让我们难以企及。

老子与孔子不同,孔子一生竭力推崇“为学”“有为”,《论语》的开篇即《学而》篇,首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子张》篇中又强调“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在《为*》篇中更明确表明自己的追求,“为*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那种用道德去治理国家,像北极星那样确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的身价地位,可说是孔子终生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老子则一贯主张“绝学”“无为”。他在第二章就开宗明义“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四十三章中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罕能企及;在四十八章中又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从事于学问,知识和欲望不断增加,诡诈和忧烦也就增加;从事于道,知识和欲望减少,诡诈和忧烦也就减少。又在六十四章中说“学不学,复众之所过。”追求没有学识,挽救大众离道失真的过失。他与孔子的区别在于,孔子要人们以知识、学问表现自己的聪明和才能;老子则要人们以返朴归真的纯粹表现愚蠢鄙陋;郑板桥那段“糊涂论”,可说是一种理解。老子所追求的聪明是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再则,老子的哲学观也与他人相反。他前无古人地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观,“无”概念的提出,确立了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贡献。他的贵柔弱、尊鄙贱的辩证法体系,更丰富了中华民族辩证法文化宝库。在《道德经》五千言八十一章中,言贵柔和谦退的内容就有二十四章,全书中有无、易难、高下、长短、前后、实虚、强弱、宠辱、开阖、得失、清浊、新敝、直枉、多少、大小、重轻、雄雌、白黑、吉凶、兴废、刚柔、厚薄、贵贱、进退、阳阴、益损、热寒、生死、亲疏、利害、福祸、正奇、善夭、智愚、牡牝等等相对而生、相倾相比的概念遍布其间。老子对这些概念一律抱弱守下,强弱,他守弱;刚柔,他守柔;贵贱,他守贱;高下,他守下;进退,他守退;雄雌,他守雌。因此,“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这些观点便成为他辩证法体系的基本核心。

这一哲学观决定了他的道德观,老子与儒学不同,他把认识宇宙放在首位,其次是治国,然后才是伦理道德。他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意思是说,失去了道之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之后才有仁,失去仁之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它是忠信的缺失,是大乱的祸者。老子的全部道德,就是希望老百姓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致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他理想中的美好和谐社会。

最后我们以这些仁人志士的名言来感悟感悟,也许你会明白很多!

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柴琐屑终身乎?

---秋瑾

一个人不管是生是死,只要是为了革命,就是有意义的。

---张志新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毛泽东

“革命”是一件和敌人拼命的事,是明明白白要拼着自己的命去争取社会和人个的幸福的事。没有勇气,没有一往直前勇气的人,到了临阵之时,必致于畏缩,或脱逃;到了大节临前,生死一间之时,甚至会因一念之差而变成了可怜的虫豸,做了敌人脚下的“降虏”!

---肖楚女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

人生的过程,无非是生老病死。但生要有生的意义,死要有死的价值。为*、为国、为人民,我可以不惜一切,直至生命,因为我是共产*人。

---吕士才

为了战斗的胜利,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邱少云

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前进。

---罗盛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

---鲁迅

生死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媸妍!

---苏轼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潜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

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贺龙

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

---邓中夏

哀莫大于心死。

---庄周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人生至重,贵于千金。

---孙思邈

早把生死放在脑后,甘愿以血肉之躯,甘愿以全身骨骼,架设革命事业的高楼。

---郭小川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轲

快乐是从艰苦中来的。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不可能有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快乐来给你享受。

---谢觉哉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的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冼星海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鲁迅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刘少奇

我就是一块补钉,*把我补在哪里,我就在那里起自己的一点作用。

---董必武

为大众谋幸福,求生存,争自由,死也值得;为革命铺下一条血路,让成千成万的群众踏着血路向魔王奋斗,死又何惜。

---王元烈士

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人的。

---鲁迅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到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鲁迅

一个人吃好穿好不算幸福,只有天下穷苦的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王杰

能够为人民劳动,便是最大的幸福。

---关向应

一切幸福,都是由生命热血换来的。

---王尽美

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刘向[西汉]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雷锋

与群众同甘共苦,不仅是个人生活上的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道德。

---谢觉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人头做酒杯饮尽仇雠血

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溃溃欲凭赤手拯元元

十年揽髻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犹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天下风去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它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十年磨一剑,霜寒未曾试。

望门头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慷慨过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符少年头!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八百里分为麾下炙五十弦翻赛外声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老天顺我老天昌,老天逆我叫它亡!

要知兵器为凶器,圣人不得已用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透天香气袭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人生来顺其自然,能提得起放下,何乐而不为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从容论生死,谈笑话人生,快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