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咱霸州人家家一定吃饺子了。今年你家要吃的是什么馅的,是肉馅的、是素馅的、还是三鲜馅的呢?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来说,吃饺子早已是家常便饭了。可是对于我们这些上个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过年最大的诱惑,就是大肉饺子的味道。
(全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现在的孩子不会明白,对于饺子,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它是只有过春节或者家里来了贵客才会吃上的首席美食,尤其是肉馅饺子,无论是猪肉的,还是羊肉的,能吃上一顿就是今天能吃一顿满汉全席的感觉了。
在我们小时候还没有绞肉机,大年三十的晚上,买回来的肉都是父亲拿刀一下一下,剁碎的。给肉馅里面放上熟油、生姜、五香粉、鸡蛋清,倒上酱油,加入盐、味精,拌匀,腌上一个小时。母亲把韭菜提前洗干净,择好,切成沫。然后把白菜和肉馅搅在一起,饺子馅就准备好了。
接着的程序就是和面,面不能过硬,也不可过软,太硬了饺子口合不住,下到锅里饺子就容易煮烂了;太软了饺子煮熟了吃着不筋道。在和面的时候,要加一点盐,这样煮出来的饺子就筋道好吃。饺子馅好了,面也饧好了,一家人就围在一张圆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小案板,开始包饺子了!
全家人,擀的擀,包的包,白莹莹的饺子不到两个小时就挤满了小圆桌。在包饺子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母亲会把一枚一分钱的硬币包进饺子里。
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在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上第一次看到香港的歌手张明敏,看到他儒雅的形象,音惊四座的歌声《我的中国心》……
炕头,崭新的绿军装颜色的棉袄,已经化整为零的几挂“大地红”鞭炮,次日清晨饺子带来的年味已经充盈在一个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的梦里……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人到中年的我回眸那逝去的年味,内心深处升起的仍是深深的眷恋。